关于我们

Column List

联系我们 Contact


联系电话: 0416-4673386

邮箱:gwxy@jzmu.edu.cn

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松坡路三段40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我们 >> 组织架构 >> 教研室 >> 正文

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来源:威廉希尔williamhill   发布于:2022年04月19日 18:42 

 

一、队伍结构

卫生统计学教研室现有人员7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1人;硕士学历1人,博士6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6人。年龄、学历、职称等梯队相对合理,详见表1。

1 教研室教师概况一览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务

职称

学历

学位

1

1985.10

主任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2

高菲菲

1987.09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3

葛晓燕

1983.04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4

卢婷婷

1992.09


讲师

研究生

博士

5

冯醒晨

1993.06


讲师

研究生

博士在读

6

吕晓廷

1992.11


讲师

研究生

博士在读

7

孟伟涵

1997.07

教学秘书

助教

研究生

硕士

(一)教师年龄结构

平均年龄34岁,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4人,占教师总数的57%。

(二)教师学历、学位结构

博士6人,占85.7%,其中博士在读2人;硕士1人,占14.3%。

二、青年教师

本教研室35岁以下青年教师4人,3人为博士研究生,其中博士在读2人,1人为硕士研究生。

三、主讲教师

本教研室共有7位主讲教师,承担理论课及实验课的教学工作。

四、教研室成员简介

崔凯,男,副教授,中共党员,现任威廉希尔williamhill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主任。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卫生统计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统计教育学会会员,辽宁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与统计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2009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预防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12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17年7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威廉希尔williamhill,获博士学位。教学方面,参编《医药数理统计学》等国家规划教材2部,主持研究生、本科生层次校级精品课程3门,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获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现主要承担研究生、职工、本科生等层次的《统计学与科研方法》《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及《卫生学》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2022年获评williamhill青年骨干教师称号;获锦州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优秀奖;获williamhill教学竞赛三等奖。科研方面,现从事慢性病流行病学及卫生统计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及老年人群慢性病流行规律、防治及预测模型开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1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论文十余篇,指导本科生申报获批辽宁省老员工创新创业项目2项,多次指导员工在省级数据建模分析大赛中获一、二等奖;指导研究生获评williamhill优秀毕业生1人;指导研究生多次获评校级一、二等奖学金。

课题名称:

1. 心脏代谢危险因子及其动态变化模式对老年衰弱自然史的影响研究,2024年辽宁省科技厅面上项目,2024.9-;

2. 基于Markov模型的老年健康状况轨迹与衰弱转归的关联性研究,2024年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2024.10-;

3. 煤工尘肺不同防制策略单独作用的成本-效果分析及综合防制的成本分配研究,国自然青年基金,2020.1-2022.12;

4. 煤工尘肺综合防制措施的整合成本-效果研究,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10-2021.10;

5. 不同地区煤工尘肺发病规律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辽宁省自然基金项目,2015.1-2017.12;

论文:

1. The trajectories of depression and multimorbidity affect the patterns of cognitive declin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ge and Ageing. 2025, 2. 第一作者,IF6.0,中科院1

2. Associations between Reversible and Potentially Reversible Cognitive Frailty and falls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in China: A longitudinal study. BMC Geriatrics. 2025, 4. 通讯作者,IF3.4,中科院2

3. Dynamics, association, and temporal sequence of cognitive function and frailty: a longitudinal study among Chinese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BMC Geriatr. 2023,10. 通讯作者,IF4.10

4. Cost-effectiveness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in China2022.2,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通讯作者,IF2.908

5. Causes of death in primary plasma cell leukemia differ from multiple myeloma: A STROBE-compliant descriptive study based on SEER database2022.7Medicine,通讯作者,IF1.817

6. Screening and predicting progression from high-risk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to Alzheimer's disease2121.9Scientific reports,第二作者,IF4.996

7.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 index system for prevention of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a Delphi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tudy in four state-owned coal enterprises of China2018.3Occup Environ Med,第一作者,IF3.556JCR2

8. Comparison of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s of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between 1970 and 2013 among Four State-Owned Colliery Groups in China2015.6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一作者,IF2.101

9. Four SNPs in the CHRNA3/5 alpha-neuronal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subunit locus are associated with COPD risk based on meta-analyses2014.7PLoS One一作IF3.5

10. Association of the TNF-α+489 G/A polymorphism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isk in Asians: meta-analysis2015.5Genet Mol Res一作IF0.764

11. Association of -238G/A and -863C/A polymorphisms in the TNF-α gene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based on a meta-analysis2013.10Genet Mol Res一作IF0.75

12. Association of the G403A polymorphism in the RANTES gene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meta-analysis2013.9Genet Mol Res一作IF0.75

13. Effect of Selenium-Enriched Garlic Oil against Cytotoxicity Induced by OX-LDL in Endothelial Cells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4一作IF1.74

14. The potential role of preventing atherosclerosis by induction of neonatal tolerance to VLDLCell Immunol2011.1, 一作IF2.1

15.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医员工统计焦虑影响因素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20.4,三类,通讯作者

16. 尼古丁受体基因rs1051730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Meta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6.2,三类,通讯作者

高菲菲,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辽宁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分会委员,williamhill青年骨干教师。2010年7月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13年7月,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目前的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和社会行为发展的健康促进,已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具体有:

1.“体重污名”视角下肥胖儿童青少年心理和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2023年辽宁省科技计划联合基金面上项目(2023-MSLH-041),项目负责人。

2.基于OXTR基因多态性与留守环境交互作用的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机制及干预研究,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72104094),项目负责人。

3.以COMT基因多态性及与教养环境的交互作用为导向的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倾向的早期预警识别研究,2021年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21-BS-270),项目负责人。

4.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机制及干预研究,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YJC840011),项目负责人。

5.基于行为遗传学理论的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机制研究,2020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20CRK001),项目负责人。

6.积极心理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影响机制及干预可行性研究,2017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0540359),项目负责人。

7.基于依恋理论的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研究,2016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6CSH002),项目负责人。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有:

1.The mediating role of resilience and self-esteem between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positive social adjustment among left-behind adolescent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Psychiatry. 2019, 19:239. (第一作者)

2.The Status of Pro-Social Tendency of Left-Behind Adolescents In China: How Family Function and Self-esteem Affect Pro-Social Tendenci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9,10:1202. (第一作者)

3.Moderating Effect of Family Support on the Mediated Relation Between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Tendencies via Self-Esteem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20,11:1769. (第一作者)

4.高中生心理弹性和自尊在家庭功能与手机依赖间的中介作用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21,48(18):3317-3321.(通讯作者)

5.心理弹性中介负性生活事件对留守儿童亲社会倾向的作用:基于贝叶斯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22,49(07):1217-1221.(通讯作者)

6.中员工父亲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孤独感和自尊的中介作用.中国卫生统计,2023402):199-202. (通讯作者)

7.父亲鼓励独立自主的教养方式与老员工人际促进的关系研究——基于贝叶斯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23402):203-206. (通讯作者)

8.同伴关系调节自尊在中员工家庭功能和手机依赖间的中介作用.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4,53(01):34-38. (通讯作者)

葛晓燕,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2010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22年6月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队列研究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方法涵盖纵向数据的统计分析、临床预测(预后)模型的构建、机器学习方法的应用等。中国统计教育学会会员;辽宁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williamhill“双师双能型”教师。科研方面,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省厅局级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和国家级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6篇;中文论文10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7篇。研究成果荣获锦州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教学方面,主持校级教改课题1项;参与建设省级一流课程1项,校级一流课程2项,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1项。2023年获得williamhill教学能手竞赛现场授课三等奖,同时获评优秀教案。主要承担研究生、职工、本科生等层次《医学统计学》《Medical Statistics》《卫生统计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此外,指导本科生获批国家级、省级老员工创新创业项目2项,校级老员工创新创业项目2项;指导本科生获得第十届辽宁省老员工创新创业年会项目一等奖1项(2023),二等奖1项(2024),并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获得第十届(2024年)全国老员工统计建模大赛辽宁赛区三等奖1项;指导本科生获得williamhill第九届“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指导本科生获得“正大杯”第十二届全国老员工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校级一等奖;指导研究生获得第四届辽宁省“健康杯”研究生软件设计和建模大赛省级三等奖指导本科生发表三类论文2篇,四类论文1篇,5类论文1篇此外,2023年7月获得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主持科研课题:

1.基于多状态Markov模型的老年人共病与认知损害的关联性研究,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计划项目,2024,在研。

2.基于函数型数据的阿尔茨海默病筛查策略及动态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面上项目,2022,已结题。

发表论文:

1.The trajectories of depression and multimorbidity affect the patterns of cognitive declin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ge Ageing. 2025.通讯作者,中科院1区,IF6

2. Screening strategies and dynamic risk prediction model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J Psychiatr Res. 2023. 第一作者,中科院2区,IF4.8锦州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

3. Dynamics, association, and temporal sequence of cognitive function and frailty: a longitudinal study among Chinese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BMC Geriatr. 2023.通讯作者,中科院4区,IF4.10,锦州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4. Causes of death in primary plasma cell leukemia differ from multiple myeloma: A STROBE-compliant descriptive study based on SEER database. Medicine (Baltimore). 2022. 第一作者,中科院4区,IF1.817

5.Cost-effectiveness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in China [J]. BMC Health Serv Res, 2022. 第一作者,中科院3区,IF2.908,锦州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6. Screening and predicting progression from high-risk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to Alzheimer's disease [J]. Sci Rep, 2021, 11(1): 17558. 第一作者,中科院3区,IF4.996

7. Four SNPs in the CHRNA3/5 alpha-neuronal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subunit locus are associated with COPD risk based on meta-analyses. PLoS One. 2014 Jul 22;9(7):e102324. 第二作者,中科院3区,IF3.234

8. 孟伟涵,崔凯,葛晓燕.AI背景下医学统计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5.(通讯作者)

9. 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的中国中老年抑郁症状发展轨迹与痴呆症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23.(北大核心) (通讯作者)

10.中国痴呆症疾病负担研究及未来预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3.(北大核心)(通讯作者)

11.双创背景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williamhill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04):63-65. (通讯作者)

12.脑内皮及海马区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筛选[J].williamhill学报,2020,41(04):34-37+41. (通讯作者)

13.基于神经影像数据的阿尔茨海默病多分类诊断模型的研究进展与挑战[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5(01):1-7.(北大核心)(第一作者)

卢婷婷,女,讲师。2016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威廉希尔williamhill,获硕士学位,2023年6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为艾滋病防控流行病学、慢性病流行病学、卫生经济政策及数据融合研究等。教学方面,主要承担研究生、本科、高职等不同层次的《卫生统计学》《卫生学》《医学统计学》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参编教材1部。2019年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无手机课堂”教学手段双向实施效果的评价及课堂教学改革对策研究,2019.07),指导本科生申报校级创新创业项目1项(基于“无手机课堂”教学手段实施效果的评价——以williamhill为例,2019),2020年获批卫生统计学讨论课1项,2021年完成医学统计学混合式教改课题。发表教学论文2篇。科研方面:近年来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1篇(Hantavirus RNA prevalence in Myomorph Rodents on Bolshoy Ussuriysky Island at the Sino-Russian Border,Vector-borne and zoonotic diseases, 2017,17(8):588-595,IF:2.29)。

 

 

冯醒晨,女,讲师。2016年7月毕业于williamhill,获学士学位,本科学历;2016年7月,毕业于威廉希尔williamhill,获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教学方面,主要承担研究生、本科、专升本等不同层次的《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卫生学》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吕晓廷,女,讲师。2016年7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威廉希尔williamhill预防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本科学历;2019年6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威廉希尔williamhill公共卫生专业,获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为疾病调查。主要承担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近年来指导本科生申报老员工省级创新创业项目1项(非小细胞肺癌中内质网应激相关的ceRNA网络与免疫分析),校级创新创业项目1项(痛风防治相关认知与危险因素调查)。发表论文有:1.Polymorphism in lncRNA AC008392.1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smoking on the risk of lung cancer in a Chinese population,IF=2.24; Association between polymorphism in CDKN2B-AS1 gene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smoking on the risk of lung cancer in a Chinese population,IF=2.5;2.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3.SPSS软件在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的应用。

 

孟伟涵,女,助教,中共党员。2020年7月毕业于威廉希尔williamhill预防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本科学历;2023年6月毕业于威廉希尔williamhill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文章3篇。主要承担研究生、本科、专升本等不同层次的《医学统计学》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上一条:儿少与妇幼保健教研室
下一条: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教研室

关闭